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研途风采】李菁菁:科研路漫漫 虚心求索之
作者: 审稿人:dwkj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31日 点击数:

个人简介:李菁菁,中共党员,动物遗传研究所2019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刘益平教授,研究方向为家禽遗传与分子育种。读博以至今第一作者累计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包括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和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一区TOP期刊,单篇最高影响因子6.475,累计影响因子27.732。获得优秀毕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十余项校级以上荣誉。

初入科研,满腔热枕

高考填报志愿时,李菁菁从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到农学这个方向,她仅仅从班主任对农学的介绍就产生了莫名的归属感,随后,她通过互联网对农学,尤其是动物科学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家里人都不太理解她的选择,农学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种地,又苦又累,怎么适合一个女孩子去学习呢?但是李菁菁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学习中,各类实验课程激发起了她浓厚的兴趣,这也成为了之后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动力源泉。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她进入刘益平教授课题组,开展优质肉鸡分子育种研究,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期间她主要参与“优质肉鸡育种材料与方法创新”、“优质鸡育种材料和方法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等项目,对鸡肉的感官评价、脂肪酸组成、风味品质等开展了相关实验,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鸡胸肌进行代谢组及转录组测序,多组学联合分析筛选鉴定出日龄影响鸡肌内脂肪沉积的关键代谢物及基因,并在鸡肌内前脂肪细胞上对筛选出的关键基因进行功能探究。在科研工作中,她注重总结与交流,先后参加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等会议。

坚毅勇敢,苦到甘来

然而,学习生活中并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疲惫或情绪低落,我必须要感谢家禽课题组里的师兄师姐和导师刘益平教授。他们总是在这个时候倾听我的问题,并且帮助我分析探讨解决方案”。同时,鸡场以及实验工作对于初入科研的她来说也是挑战。“艰苦的鸡场,是最让我期待也是最让我头疼的。实验数据的不可预测性,情绪难免低落。这时更需要我们尽快调整好心态去面对。”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挫败感。“当时我回家过春节,因为疫情突然爆发,不能及时返校。突然有一天接到通知,存储样品的冰箱坏了,我采集了一年的样本都坏了。”听到这个消息,她整个人都懵了,本来再采一次样就可以开展实验。这意味着她一年的鸡场采样工作都得重新开始。在消沉了一阵之后,她调整心态,重振旗鼓,在返校之前,抓紧时间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验方案的重新确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弥补这次的损失。在疫情得到缓解可以返校之际,她第一时间申请返校并开展相关工作,联系鸡场重新开始采样。终于在她的努力之下,研究按原计划完成,并且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一区TOP期刊上。这件事让她体会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畅快和苦尽甘来春满园,姹紫嫣红别样情的科研美景,这也成为她科研路上难忘的经历。

扬帆起航,不改初心

“科学研究于我而言,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什么中国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日龄大的地方鸡,认为其能提供更大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基于此,李菁菁对不同日龄的鸡肉进行了探究并挖掘出其中的原因,在60日龄到180日龄这个阶段,180日龄鸡肉确实含有最多提供鲜味、抗氧化剂、营养价值的代谢物。在家禽生产中,腹脂被认为降低饲料利用率并对环境造成污染,而肌内脂肪却能提高鸡肉品质,这两个不同部位的脂肪是否具有不同的脂质组成及分子机制?基于这个问题,李菁菁探明了肌内脂肪在加热后更能产生风味以及营养价值更高的潜在原因,相关成果也成功发表在一区TOP期刊上。李菁菁认为,“科研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寻求这个答案的过程。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川农大精神”鼓舞着我们这一代又一代川农人在追求真理、造福社会的征途上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毕业之际,回首博士研究生生活,李菁菁感言:“相比于一纸毕业证书,博士期间教会我的更是如何去思考。因此,我很感谢川农提供的学术平台,让我有了更多机会去成长。”博士毕业后,李菁菁希望能继续她的学术道路,将博士期间培养形成的科研思维与学术能力应用于更加独立自主的研究工作中,为将来在优质肉鸡的分子育种中的进一步科研工作夯实基础。

Baidu
sogou